2008年9月22日

关于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一个方案——Workspace

这个想法已经存在很久了,后来吃饭的时候我把它那出来跟同事们一起讨论,也得到了大家的大致赞同。在此,我把这个想法公开出来,希望有政府的人能够看到,最好是大城市主管交通的政府有关部门。

我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样的(以北京为例):每天早上有很多人上下班,挤公交、挤地铁的,平均每天上下班花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两个小时,非常辛苦。由于北京的人口越来越多,全国的精英都往北京、上海涌,以致房价越来越贵,很多人不得不在较远的地方买房安家,例如北京回龙观一带就住在几十万人口。而回龙观地处昌平区,其实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产业的地方,每天早上都有十几万人从回龙观南下去上班,晚上又有十几万人北上回家……如果你早上去看看城铁等候的人群,你真的不想去上班了。高峰期的地铁几乎上不去,地铁站台的工作人员甚至会用脚把你踹进去!这不仅仅是对上班族的一种折磨,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城市交通的运营负担。

为了缓解这种现象,很多高科技公司对于科技人员都采取了所谓的“弹性工作制”,员工可以晚点来上班,例如9点甚至10点,但是每天仍然要工作8小时,所以下班时间也相应的更晚一点。但是这样的问题是:
  1. 依然无法解决上班路上的时间消耗;
  2. 大家的工作时间不同步,对于工作进度是有影响的;
  3. 早上的时间是最宝贵,也是人大脑最清醒的。如果8点钟开始上班,到中午12点吃中饭一共有整整4个小时可以集中精力高效率的工作,对公司对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的贡献都是很大的。而如果10点才来上班,就只有两个小时可以工作,除了进入状态的时间之后,真正有价值的时间就更少了。一旦吃完中饭,人本能的就会犯困,下午的效率就不高了。这就是为什么中小学生都是8点上课,而且重要的课程都是放到上午上的原因。很多IT员工到了晚上才有精神,其实这是非常不健康的。
  4. 不利于员工的个人生活。高科技企业的技术人员下班都7点多了,到家吃完饭也就是快9点了,什么事情都作不了。而如果5:30点下班,7点吃完饭的话,人们还可以晚上出来走走散散步,或者去附近的电影院看个电影之类的。而IT企业员工下班太晚,什么都作不了。家庭生活也不协调,家庭矛盾也会增加。

于是我想是否可以提供这样的服务,让大家就近上班!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,有一座专门的办公楼,在里面我的公司帮我租了一个小格子。每天早上,我只需要骑车20分钟就可以从家里到那栋楼,然后在我那个格子里面上班就可以了。同时:
  1. 这个办公楼也有打卡记录,公司可以以此作为考勤依据;
  2. 这个办公楼有很好的监控系统,办公柜子专人专用带锁,甚至有指纹锁,最大可能防止盗窃行为;
  3. 每个格子提供优质的视频会议系统,画面和声音均清晰稳定,有可以调节方向和焦距的摄像头,让他可以跟异地的同事在纸上讨论问题,他的老板也可以随时找到他开会;
  4. 这个办公楼提供分等级的服务,最基本的服务是可以免费喝白开水。不同的公司可以为他的员工购买不同的服务。例如,多花点钱就可以让员工中午获得定量水果;再多花点钱就可以让员工有一个大一点的格子或者更舒适的格子;再多花点钱,该员工可使用更快速的网络;再多花点钱,员工可以使用更衣室或洗浴室;再多花点钱……
  5. 如果住在一个地区的员工比较多,那么公司可以长期租用连在一起的好几个格子,把格子中间的挡板去掉,这样就跟一个大办公室没什么区别了,员工可以面对面的交流。
有人会问:这么麻烦还不如在家办公呢!
——其实不是,在家办公很容易被家人打扰,例如你的小孩。而集中办公不一样,当你分神的时候看到大家都在紧张忙碌的办公,你也会融入到这个气氛中,然后继续工作。

老板会说:竞争对手岂不更容易挖人?
——没错,是的,谁叫你薪水开那么低?不过,这也意味着你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。这点对于公司来说是公平的。

老板还会说:我以前的员工每天只需要编程就行了,没太多干扰。现在他认识了一个搞室内设计的小刘,还认识了搞财务的小张,这对我没什么好处。
——是的,但是从员工个人来讲,他的知识面更广了,整个社会的公民的知识面也变广了,很多新事物往往就是在跨专业的过程中迸发出来的,这或许对您不是件坏事,您或许因此发现了一个大好市场,或许您因此接了一个大单子,或许……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一定是个好事,因为它促进了专业的交流和融合,更促进了创新!

我把这个想法写下来,希望大家能看到并提出点意见。我想这个方案的好处是明显的:
  1. 节约了上下班时间,变相提高了劳动效率;
  2. 让劳动者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,有更好的家庭生活;
  3. 扩大了全体劳动者的知识面,促进了不同行业的交流,促进了创新;
  4. 缓解了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(员工甚至可以在天津上班)

这个方案对于相当一部分的科技工作者,至少是软件从业人员是适用的,对于其他一些行业也是适用的。希望我们政府能看到,更希望政府能考虑实施。

2008年9月8日

云计算是什么玩意儿?

最开始叫“分布式计算”,没人听得懂。

后来叫做“网格计算”,没炒起来。

今天,重新打包上市,重命名为“云计算”,终于开始有点效果了。

看来包装真的很重要。

2008年9月3日

Google推浏览器,和微软的IE8扛上了

之前就听说Google在自己开发浏览器,不过Google否认了。据说这次由于产品提前泄密导致Google提前发布了该产品。很多人都试用了一下,总体觉得还是有点简单,有点像是GTalk。不过速度非常快,特别是执行JS的速度,快得离谱。

其实在Google第一次否认它会自己做浏览器的时候,我就知道它肯定在撒谎,当然这样说有点像是在马后炮了。不过确实是如此。Google是一个完全基于浏览器生存的公司,从它先后推出的一系列应用来看,Google把网络应用看得如此之重,说明它的野心不只是乖乖的做一个搜索公司,而是寄希望于在互联网世界上打造一个新的帝国,只是现在这个帝国还未成形。如果浏览器对它不利,对它的打击是直接的。这就是为什么Google成名之后,马上和Mozilla搞合作,一起发展Firefox。它知道即使它的最大竞争对手微软在IE上对它做手脚,它好歹也会留一条后路,同时也降低了对手认为它会和自行研发浏览器的可能性。但是,以Google的技术实力和财力,不是不可能去做浏览器——它生存的根本,而且是握在它的敌人手上的根本。

Google一路走来很小心,基本上没有犯什么大错。但微软也不是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。最近微软新推出的IE8被业界笑称为“反Google浏览器”,它可以提示用户有一个网站正在收集您访问其他网站的信息,并可以让用户把这个网站给屏蔽掉。这不就直指Google的网站统计么?可见微软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。微软显然不能在IE8里面明确的说反对Google统计,但是它可以找到Google统计的一些特征,然后说这个特征侵犯隐私,然后提示用户把这个功能关闭。这招很绝阿!

有些时候,很多事情真的无法用一些常理去推测,微软这么强大,照理说,他不缺人才,不缺技术,不缺市场,不缺品牌,更不缺钱。但是互联网领域,它怎么就表现如此平平呢?